我在美国是如何参加教会的

Chunhui Shi
8 min readDec 25, 2019

多年前刚去美国留学时,由于没有房子住,我和另外两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寄住在一个华人家里(感谢学生会的帮助)。房子主人是虔诚的基督徒,华人。女主人每天晚上都会为我们几个同学制作丰盛的晚餐,餐前会进行祷告,然后享用。华人家庭的房子离学校很远,20多公里路程,男主人会在早上上班前开车送我们到学校,晚上又过来把我们接送回家,就这样我们三个人白吃白住了一个星期,找到房子之后我们就搬离了。

后来,男主人会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团契活动,我出于三个原因,决定答应他的邀请。一是强烈的好奇心,基督教对我来说可是个新鲜事,国内没接触过,正好借此机会了解一下;二是感激,毕竟白吃白住那么久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,答应参加你的邀请算是一种报恩吧。三是有中式的饭可以免费吃(可能这才是重点😂)。

基督耶稣我虽然从小也听过,圣经里的故事也有不少耳闻,可是第一次那么近距离接触这种宗教礼拜,我还是很新奇和激动的,充满了疑惑。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经历。毕竟过去很多年了,所以我试着回忆一下,团契活动的内容我大致总结了一下,主要分四个部分:

第一部分是读圣经,圣经是一本挺厚的书,牧师会选择其中某个章节带领大家阅读,每个人轮流读一段简短的文字就完事了,有疑问的地方牧师会做一些讲解。对我来说,圣经的文字太拗口了,我读不下来,虽然是中文(也有英文),但是那个文字风格跟普通的白话文不一样,对我这种习惯了白话文平铺直述的人不太友好。比如下面我从网上随便摘了几段圣经里面的话语:

智慧人的眼目光明,愚昧人在黑暗里行。
口吐真言,永远坚立。舌说谎话,只存片时。
谨守口的,得保生命;大张嘴的,必致败亡。
谦卑乃是绝对忘记自己,忘记自己的弱点和强处。
你不与世俗分开,世俗要将你与神分开。
信徒的灵存在狂傲的态度,就是他跌倒的证据。

有点拗口对吧,我也这么觉得,所以我很快就变得没兴趣,以至后来经常困得不行强撑(我主要是不好意思中途跑掉)。

第二部分是分享见证,这个所谓的见证就是所谓的“兄弟姐妹”(基督信徒称呼彼此)分享自身的经历,与神有关。这个是我最不能接受的部分,这些人分享的就是神怎么怎么帮助他,在什么什么情况下,神显灵了。这个其实跟我们国内的迷信部分差不多,我是嗤之以鼻的,我觉得这大概都是这些人自己杜撰出来的,或者把一些意外或者幸运的事件归结到神了。所以,我看他们分享这些经历就像看猴一样,你尽管说,能信算我输(为了后面那顿饭,我忍了 😂)。

直到有个人分享说到,自己曾做心脏手术,进手术室(打麻醉)之前,还是很害怕,怕回不来,但他一想到神在看着这一切,苦难都是考验,他就完全感受不到害怕,甚至信心满满,因为他虔诚的仰望基督耶稣。后来,心脏手术很成功,他也把这个归功于主的荣光。

其实,在我们唯物主义论来看,他信不信耶稣跟手术成功与否没半毛钱关系。信仰能给他唯一的作用是,让他能坦然面对生死,接受任何结果。我突然第一次意识到,信仰的神奇力量。

第三个部分是唱歌。唱诗歌,也叫福音歌曲(Gospel Song),这些歌曲是赞美主耶稣的。读经和“吹牛”的时间混过去之后,终于到了我喜欢的一个部分了(窃喜,前面的忍受都是为了这后面的部分啊,哈哈😄)。唱歌是我很喜欢的一个部分,并不是因为它是福音歌而喜欢,而是因为在诗歌中能表达和释放自己的真正情感。

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,比如,在国内时,我们唱唱老歌或者某些抒情歌,特别是那些歌词很有内涵的歌,对着喜爱的人唱的歌,都是一种天然又纯粹的情感表达,很多不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,用唱的方式都能很好表达。福音歌也是这样,虽然在当时我看来是在称颂一个并不存在的耶稣,但是依然能感觉到心灵的净化,感到自己的渺小,好像是一种托付。歌词里都是称颂美好,而且当时唱的一些歌旋律很好听(现在已经想不起来歌名了),即使是非基督徒也能很快受到感染。唱歌的时候感觉能获得满满的充实感和幸福感,总之,那种感觉,可能是没有参加过礼拜或唱过圣歌的人难以体会的。

第四部分就是晚餐了(终于😂)。先做祈祷,然后大家就可以开餐吃饭了。很多人可是为了最后这一顿来忍受前面的步骤的啊,哈哈。起初我也是这样的,毕竟刚去美国的时候,外面的中餐不好找而且贵,自己做的又不好吃,哈哈😄。一周一次的机会还不想放过。只不过,我比较老实,会遵守前面的步骤,我注意到有些人,内心很排斥基督耶稣,却在饭点的时候跑来蹭饭。或许,这就是无信仰的人和有信仰的人的区别吧,他们会在阴暗角落里面偷图着一些小盈小利,寄希望别人没有发现,或者即使被发现依然可以厚着脸皮。

去参加团契活动的人,各种各样都有,我们这个团契则是学生居多(感觉他们是在重点发展学生😂),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清华大学过来的物理学博士,在那里用达尔文那套进化论在跟牧师辩论,唇枪舌剑。当然起初谁也说不过谁,我基本就是躲在角落看戏(我是懒得发问那种性格,不过又感觉一切都看在眼中记在心中,感觉自己很牛逼已看穿这个局😂)。当然,不得不承认的是达尔文进化论显然是解释不了这个世界的,或者说局限性非常大,而神的存在很好的填补了这个空白,但是神也说不过崇尚物质世界理论的博士。作为从小接受唯物主义无神论的我来说,显然更是不信的,甚至觉得荒谬,所以我从来没有动过任何成为基督徒的念头,我就是去打个酱油,但我也是有情有义的,为了蹭顿晚饭,你们的规矩我也都照办了,但要我入徒,门都没有哈。

就这样,我断断续续会去参加一下他们的团契,每隔一周或者两周去一下,主要看心情。后来,我还去参加几次过纯美国人的教会礼拜(我对什么事都好奇心特重✌️~)。在教会我认识了不少 ABC(American Born Chinese),这大概应该是我认识 ABC 的唯一途径了,虽然好多年没联系了,但是 Danial Kao, George, Twig, Jessica, Jenny ~ 这些名字我依然张口就来😂(看来我还没太老)。

认识的这些人大部分是台湾移民,美国出生,对他们的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性格真的超级 nice,超级活泼。还有一个女生智商超高,学校里拿全A不费力的那种,很多话题都能秒懂,让我这学渣只能仰望(其实主要可能因为人还很漂亮😂)。后来,会时不时跟他们外出聚餐、野游等,这段经历真的相当不错。以后有时间详细写写。

后来,由于对那些枯燥的学经确实没太大兴趣,加上在计算机学院的课程难得一匹(我比较弱),很多背景知识都要补,基本没时间(也没精力),再加结交了其他一些同学(许多都是从来不去教会也不信基督甚至排斥基督的),所以,慢慢团契礼拜就去的很少了。

当然,虽然至始至终我都不信基督,但是我似乎也没特别排斥过,因为我接触的这类人多数都非常 nice,很难排斥得起来(街上向我传福音的我大多会礼貌拒绝,而绝不会带有色眼镜)。更何况,如果说我在美国的学习或生活上得到过什么帮助的话,大多来自于这个群体,所以,我对这个群体是有好感的。

可能是耶稣改变了他们吗?虽然我不太确定,但是我一直相信的一点就是,信仰有着神奇的力量,没有精神世界的肉体躯壳会变得很脆弱。可惜的是,我是个顽固派,好不容易一周休息两天,却要我固定花一天时间去教会,那我是做不到的。后来我发现有同学信主之后居然一个月才去一次(兄弟你这不厚道),这不虔诚哈

不过,信基督的人可不一定都是好的。这个在我后来的经历中就得到了验证。我上的有一门必修课就碰到一个很坏的台湾(裔)老师,把我恶心到了,后来听说居然还是个基督徒,这打破了我对基督徒都是好人的印象。不过总体来看,这类人算是极少数了。而且,在我看来这种人本质就很坏,信靠基督不过是成了他们徒掩盖自己内心的丑恶的一种方式。后来,我在上海看房买房,居然又遇到一个二手房东是基督徒(家里挂了耶稣像),那个坏啊,为了骗我买他的房真是绞尽脑汁,机关算尽。对于这种人,我最后吃点暗亏了事,不过还是希望他们的主耶稣惩罚他们。

毕业之后工作,当时人依然在美国,周末偶尔也去一下教会,有一次惊奇的发现那个清华来的博士已经受洗成为基督徒了,还跟另一个同去的华人妹子在一起了(突然发现,团契其实是个很好的交友活动,这哥们很会善用资源啊)。而最开始经常一起去的一些同学和熟面孔也都受洗了,看来就我比较顽固啦,那时觉得自己这辈子不可能入教。当然主要原因可能还并不是因为不信,而是觉得自由受限,星期天我比较爱玩,天性也不喜欢受拘束。再说,我内心信就够了,不要非要什么搞个入教受洗才算吧,哈哈~

回国之后,就彻底没去过教堂了,一次也没有。当然有想过去一下,但是主要还是太懒了,驱动力不强,国内好像也不太好找(都是借口)。所以,整个经历也就淡忘了,就好像生命中泛起的一丝涟漪。虽然不去教会,不去礼拜,对生活并没任何影响,不过偶尔还是会觉得缺点什么,至于缺什么,以前的画面是很模糊的,但感觉现在越来越清晰。

那就是:缺信仰 😂

不过,信仰是一个很大的话题,这个话题呢我就留到下一篇文章来写了。在美国,我是如何参加教会的?

--

--